冬天必備護脣膏 疫情影響有望更成長|產品競爭分析

2021-02-07|蔡佩珊

疫情改變了消費者的化妝習慣,許多人漸漸省略了會被口罩遮蓋住的唇妝,而以護唇品取代原本的唇彩產品,進入冬季後更是護唇品的銷售旺季。i-Buzz VOC+產業口碑數據庫發現普遍護唇品即使聲量高,好感度卻都有待加強,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消費者對於護唇品不甚滿意?熱門護唇膏需要改善的部分為何?

 

 

聲量趨勢分析:冬季為護唇品旺季 節慶與聯名有效提升討論度


護唇品為有季節性的商品,乾冷的冬天容易使嘴唇乾燥起死皮,甚至發炎脫皮,比平時更需要使用護唇品來維持唇部的保濕狀況,因此相較於春夏季,冬季時的討論熱度更高。透過i-Buzz VOC+產業數據亦發現,品牌搭上社群行銷或推出聯名商品可以創造聲量高峰,成功生火不少網友,如DHC推出「史努比」聯名款護脣膏。

 

▲護唇品網路聲量趨勢 圖表出自於i-Buzz VOC+產業口碑數據庫

 

 

產品定位分析:半數以上護唇品好感度低 產品力要加強

 

i-Buzz VOC+觀察Top10熱門護唇產品,發現Kiehl’s檸檬奶油護唇膏的產品聲量與好感度俱佳,為目前表現最亮眼的護唇產品,網友認為這款十分滋潤滑順,且由於有潤色效果,滋潤嘴唇的同時也能提升氣色,即使不化妝也不會突兀。DHC的高保濕純橄欖護唇膏雖然擁有最高聲量,好感度卻是吊車尾,其餘產品如Vaseline、Kiehl’s 1號護唇膏、雪芙蘭經典滋潤護唇膏好感度也有待加強,有負面評價過多的問題。

 

▲Top10護唇品聲量好感定位 圖表出自於i-Buzz VOC+產業口碑數據庫

 

 

產品負評排行:太貴、油膩引起反感 小心過敏問題降低消費者信任
 

這些產品為人詬病的問題點在哪?i-Buzz VOC+大數據調查顯示,除了價格貴以外,護唇品太油膩、會引起過敏、不持久或有油耗味都是網友反推產品的原因。網友反映太油膩的護唇品擦上後被說像是吃完東西忘記擦嘴,嘴唇油亮亮的不美觀,而有些護唇品會引發過敏、唇炎,造成嘴唇紅腫麻,甚至腫成可怕的香腸嘴,唇部狀況非但沒有改善反而產生更嚴重的問題,甚至需要看醫生擦藥才能解決,許多人表示用到過敏的產品就會馬上丟掉不會再嘗試。

 

▲Top10護唇品負面評價 圖表出自於i-Buzz VOC+產業口碑數據庫

 

 

產品負評分析:滋潤度過猶不及 不能太油膩也不能不持久


i-Buzz VOC+分析好感度倒數五名的護唇品負評,發現除了NIVEA水漾護唇膏以外,其餘四個品項在價格貴的負評佔比都是最高,價格是讓消費者卻步的關鍵;而「很油膩」與「油耗味」的負評比例成正比,通常認為太油膩的護唇品普遍會有油耗味而不討喜,如呼聲高的DHC高保濕純欖護唇膏,不少網友提到用久後會有油耗味。DHC除了油膩問題,也有人表示擦了會麻麻的,引發過敏長疹子,是品牌必須正視的問題。滋潤度過猶不及,雪芙蘭經典滋潤護唇膏則是被網友認為不夠持久,晚上塗抹完隔天嘴唇還是很乾,需要一直補擦。

 

▲低好感度產品負評分析 圖表出自於i-Buzz VOC+產業口碑數據庫

 

 

i-Buzz VOC+洞察:產品力外 聯名行銷也能增加產品價值

 

護唇品在進入冬季以及疫情影響之下,有不少的討論量,而有趣的是,同樣是用在嘴唇上的產品,護唇膏與唇膏有非常大的不同,消費者在購買相對便宜的護唇膏竟然更在意價格問題,顯然民眾不太願意花太多錢在購買護唇品,在產品行銷策略上,除了改善本身產品力外,也可透過節慶或聯名行銷增加產品價值。

 

 

 

 i-Buzz VOC+ 產業口碑數據庫 

 

i-Buzz VOC+產業口碑數據庫內建產業全競品資訊,使用者無須自行設定關鍵字即可獲得話題與數據圖表,無論是產業和市場的全面觀察,或是品牌(產品)間的競爭關係都能一手掌握,輕鬆取得數據資料。如需了解更多內容,請見以下:

 

聯絡我們

 

#完整報告  #文章引用  #媒體轉載  #數據訂閱  #平台租賃  #分析報表  #解決方案

 

 


 

i-Buzz VOC+ 產業口碑數據庫

i-Buzz VOC+ 產業口碑數據庫,內建17大產業114個品類分析資料庫,可快速查詢產業中各「品牌、系列、產品」三階層聲量數據,搭配獨家的專家分析模組可輕鬆洞察消費者Insight,透過彈性交叉分析可比對自家品牌與競品優劣勢,適合企業品牌中各部門、各單位皆可使用的網路口碑分析工具。

立即申請試用  

 

i-Buzz Report 商業應用報告

i-Buzz Report商業應用報告以縱橫網路大數據分析十餘載為基礎,將客戶各種口碑疑難雜症分成三大種類:品牌/市場環境類、消費者洞察類、活動績效/行銷效果檢視類,並彙整出23種針對不同問題與需求之分析應用報告,藉以對症下藥、用科學數據一一擊破客戶面臨之困境。

 

立即前往瞭解  


 

 


訂閱數據

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