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連他們也推出了新的氣墊粉餅?啊!也太讓人想試試了吧……」近年來,氣墊粉餅是「底妝」界的當紅炸子雞。這起源於2013年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席捲亞洲,國際知名女星全智賢在劇中代言IOPE,順著零瑕疵與會反光的光澤肌,激起無數部落客趨之若鶩地推薦。有著方便又不失細緻的光澤感,登時「氣墊粉餅」變成當紅炸子雞,整個彩妝市場瞬間鋪天蓋地被新型態的底妝產品佔滿。
根據知名時尚雜誌《Vogue》的分析,2015年上半年歐美品牌Lancome在愛茉莉太平洋集團對於氣墊粉餅的專利權到期後,搶先其他領導品牌在全球市場上推出氣墊粉餅,搶下聲量先機並擴大新型態底妝的戰線。Lancome蘭蔻在台灣市場設櫃多,為消費者建立了一定的品牌認知。偏好使用高價專櫃的台灣消費者,在國內難以買到韓系專櫃IOPE的情況下,若想要嘗試氣墊粉餅,Lancome就是其不二選擇。
Lancome蘭蔻當時在各大百貨公司無一不是賣到缺貨,催促了其它高端品牌不得不加入戰場,讓原本只出現在韓系品牌的氣墊粉餅雨後春筍地出現在各歐美專櫃品牌。
2016年許多專櫃推出了自家品牌第一塊氣墊粉餅,此刻,搶得先機的Lancome同年已經推出第二塊甚至第三塊氣墊粉餅,於2015至2016年成功搶下台灣專櫃市佔第一名。
但2017年,氣墊粉餅遇上了另一個強勁對手,也就是歷史悠久的底妝品項:「粉底液」。粉底液出現在市場上已有數十年歷史,但2017年九月,M.A.C推出了「超持妝無暇粉底液」,人如其名、主打「超持妝」,也瞬間席捲了底妝界。另一方面以「粉持久」系列長期位居底妝霸主地位的Estee Lauder也推出了「粉持久微霧光澤水粉底」,讓粉底液界掀起了激烈的戰爭。
底妝界的戰爭讓大家不禁思考過去主打陶瓷霧面的日系底妝真的式微了嗎?光澤肌究竟在整個彩妝市場裡有多少擁護愛好者呢?過去推陳出新如此繁多的產品,從粉條、粉底、BB霜、CC霜到遮瑕潤飾的粉霜與粉底液……究竟氣墊粉餅進入市場是曇花一現,還是真的改變了底妝市場的生態嗎?吸引到真正死忠擁護者的愛戴呢?
我們整理了2017年Q4的各大品牌底妝類產品的網路口碑聲量,要帶大家一揭底妝市場的面紗囉!
▲i-Buzz網路口碑大數據 2017Q4底妝產品網路聲量排行
首先先讓我們看看底妝市場的口碑聲量分布!在我們整理2017Q4的口碑聲量中,粉底液佔排行榜第一名,氣墊粉餅位居第二名,以SKII超輕感全效防護乳、Sofina漾緁控油瓷效妝前隔離乳與M.A.C妝前唇霜為聲量主力的「妝前‧打底」位居第三。為何粉底液的聲量討論遠大於位居第二的氣墊粉餅呢?在我們來看看使用者聲量怎麼說之前,先為大家介紹很多女孩兒們也都不太清楚的「粉餅」、「粉底液」以及「氣墊粉餅」產品之間的差異。
粉餅是許多入門初學者接觸底妝的第一個選擇,使用上很簡易,呈現出來的妝感多半
是偏霧面陶瓷肌,也就是在時尚雜誌中經常看見「日系櫻花妹」的妝感。不過粉餅本身是一塊礦物乾粉,若事前「保濕」沒有做好的話,很容易產生大地龜裂的妝感。因此「粉底液」的出現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粉底液顧名思義是液狀的底妝,如液體般能帶來較高的延展性以及服貼性強,水潤的質地來自將礦物顆粒溶解的「溶劑」,比起粉餅的乾性粉質,自然較貼合肌膚,也會相較粉餅更容易打造「光澤肌」的效果,假使要創造精緻妝容的時候,使用粉底液會是較佳的選擇。
而「氣墊粉餅」也有人稱呼為氣墊粉霜,這兩個稱呼是指相同的產品。它同樣也是使用「粉底液」上妝,最主要和粉底液的差別在於「上妝工具」。氣墊粉餅的蕊心為高密度的氣孔,粉底液就是被吸附在裡頭,使用時以粉撲在海棉上按壓,粉底液就會隨之吸附,接著再撲到肌膚上妝。相較粉底液,一般氣墊粉餅不但附「粉撲」同時還有「鏡子」,在功能上結合了粉餅盒的方便與粉底液的妝感,可以讓使用者隨時隨地補妝無障礙,根據聲量討論,氣墊粉餅的機動性明顯高出許多,一般而言,要將粉底液放進包包並帶出門補妝較困難,因為粉底液的本身只有液體,並沒有配套工具,在外頭補妝需要用手指抹開,追求較細緻妝感的人甚至會用上美妝蛋或是刷子,對於使用者來說,在外補妝變成得攜帶更多東西,尤其當處在通勤或是趕時間中,最想要避免的就是手忙腳亂的狀況。
為了和粉底液發展出市場差異,氣墊粉餅在口號行銷上多半會強調「光澤感」,比較自然、清透,加上附有的彩妝工具,可以自由地透過彈壓上妝,來控制妝感效果而不致厚重﹔且比起粉餅所附的「海棉粉撲」,氣墊粉餅所附的粉撲為乳膠材質,在彈性上較一般海綿佳,因此即使是多次彈壓上妝,妝感也不會因此而像面具一樣,是因為氣墊粉撲本身的特殊性,它本身是由三層布料膠裝製成,能良好包附在氣墊粉撲裡的粉底液不會在按壓時滲出過多的液體,因此能有效地控制上妝量。
那麼,為什麼粉底液的討論聲量會大幅領先氣墊粉餅呢?攜帶方便的氣墊粉餅為何聲量會落後呢?使用者對粉底液和底妝的討論究竟有什麼不同的狀況呢?就讓我們來分頭看看兩者的討論狀況!
以台灣知名美妝平台 Urcosme 的產品總數裡,氣墊粉餅一共170個產品數,而粉底液則多達300種,顯然在個別數量上,粉底液仍然是底妝市場的大宗。不過粉底液的聲量集中於前三大產品,氣墊粉餅的聲量較為分散。也就是說粉底液整體聲量較依賴三支明星商品帶動聲量。
▲i-Buzz網路口碑大數據 2017Q4粉底液產品網路聲量排行
從2017Q4的熱門粉底液排名可見專櫃名牌奪下前幾名聲量排行。許多熱門產品在命名上都使用了「持久」、「持妝」的用詞,可見粉底液在底妝界的消費者定位。其中第一名的「M.A.C超持妝」從命名就打中許多消費者的心理,「居然敢自稱超持妝,那到底是有多持妝?」故網友常針對M.A.C粉底液的「持妝」能力做多小時的實測文章,吸引許多網友們的注目。除了遮瑕能力超強之外,網友多著重在出油後的妝感、產品的持妝效果;有網友分享下午三、四點去試妝,到了半夜十一、二點都沒暗沉,妝感滿意到簡直「越陳越香」,許多網友分享,M.A.C超持妝在使用上不會一完妝就很驚艷,而是得過一段時間才會出現漂亮的奶油肌。也有網友因為出油的部份脫妝嚴重而不推薦M.A.C超持妝,部分回饋認為「皮膚太乾與用量太多」、「膚質本身不適合」,也有其他人指出會導致「暗沉且容易長粉刺」。
▲i-Buzz網路口碑大數據 2017Q4粉底液M.A.C熱門話題
第二名的Estee Lauder聲量1,704筆,大幅落後M.A.C的2,316筆;第三名Lancome水感奇蹟光粉底聲量1,381筆也落後M.A.C許多。可見粉底液聲量以M.A.C為霸主。不過兩產品也各自因為網友的評測而收穫許多聲量。
Estee Lauder方面,網友分享相當生火的靠櫃經驗,討論產品「粉持久」時將多著重在品名「水粉底」上,相對於M.A.C的持妝,Estee Lauder水粉底的喜愛者多推崇它的「光澤」、「很水」與「保溼」受到網友們的喜愛,反而覺得M.A.C超持妝使用上太乾。而Lancome的討論也圍繞在品名的「光粉底」上,網友也多推崇其「光澤」與保溼。
總之,粉底液的戰場上由三個陣營主導,各陣營粉絲的正負面評測都為三支產品帶來許多聲量,其中M.A.C是鎂光燈的焦點。
▲i-Buzz網路口碑大數據 2017Q4氣墊粉餅網路聲量排行
相較於粉底液方面M.A.C與Estee Lauder單項產品使用心得多,氣墊粉餅則呈現戰國時代,前五名產品聲量陷入拉鋸戰。究竟該買什麼產品才好?網友尚無定論,所以產品相互評比討論多,整體討論聲量如前圖較平均分布於各品牌間。
▲i-Buzz網路口碑大數據 2017Q4氣墊粉餅熱門評比討論
在這些討論中,能夠脫穎而出的產品有什麼特性呢?聲量第一名的Lancome妝感「微霧微霧的偏自然」,遮瑕效果足夠,強調不用是仙女肌也可使用。第二名BOBBI BROWN光澤內斂、夠遮瑕也夠持久。而第三名Giorgio Armani則是水滴型粉撲很好上妝,保溼不卡粉,又能打造妝感的精緻,皮膚會透出光來,讓它在〈[心得] 閒閒連假來拍一下五顆氣墊〉中獲得一面倒的好評擊敗其他五名選手。總之從產品的品名可以發現該產品導向趨「光感」或是與輕透本身的關鍵字做連結。在討論串中,消費者們也一直提及「不厚重」、「有光澤」、「方便」。
【結論】
綜合以上的討論整理,在2017Q4的市場討論聲量中,粉底液與氣墊粉餅在商品定調明顯有妝感上的差異,相較粉底液的討論,氣墊粉餅在消費者的心中被定位成打造輕透、光澤肌的利器,因此較難與其他妝效連結,而粉底液妝感上就顯得較多元,各式妝效都有,且最被重視的是「持妝度」。
未來中小廠商若想跟進開發不同的底妝產品,在氣墊粉底部分建議行銷文案上著重輕透光感,廣告視覺以乾淨淡妝為主;若想突出遮瑕力強、能打造完美無瑕肌膚,建議產品開發以粉底液為方向,使市場更容易接受不同品牌的新產品推出,也能讓尋求不同妝效的消費者能更快鎖定心儀的產品。
i-Buzz 網路口碑深度研究報告(Depth Study Report)提供企業最專業、最深入的網路口碑大數據分析報告。以多樣且富有彈性的語料庫為基礎,讓結構與非結構化資料得以被統整歸納。結合i-Buzz獨家深度研究報告模組,產出符合企業需求的產業環境趨勢報告、品牌口碑報告、產品行銷報告、危機管理與議題分析報告、消費者洞察研究報告、關聯分析報告、網友情緒分析(Sentiment Analysis)報告。i-Buzz網路口碑深度研究報告擁有豐富資訊圖表與專業分析,企業能快速取得所需知識資源,檢視產業與品牌的重要資訊與趨勢。從大數據挖掘,創造超乎想像的新價值。